您所在的位置:bet5365亚洲官网 > 行业资讯 > 水工业数据 >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bet5365亚洲官网|时间:2009-08-13 09:45     编辑:柯清通

  2002年3月20日,一次强沙尘暴席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那天的北京,狂风呼啸,沙尘遮天蔽日,别说街上的行人一身沙土,就是躲在屋内,一股呛鼻的土腥味也让人感到呼吸不畅。气象专家指出,1998年以来,我国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这与气候干旱有直接关系。去年夏天至今,我国北方持续干旱,使新疆沙漠区、河西走廊及河套以西的沙尘源区进一步扩大,是造成此次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


  沙尘暴让人们再次关注生态系统问题。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旱情更引起大家对我国水资源的担忧:到底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一种状况,政府主管部门在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什么成效,遇到什么难题……带着群众关心的这些问题,记者做了一些调查采访。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问题之一)


  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介绍说,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其表现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指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而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三是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据统计,198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00年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近8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四是由于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我国不仅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长期以来,因地表水供给不足,一些地方只好采用地下水,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地面沉降。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64片,超采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占42.6%.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近三年,我国连续遭受干旱,尤其是去年,旱情加重,江河湖泊自然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多亩农田受灾,农村先后有3300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部分城市出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缺乏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问题之二)


  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五到十倍 十一点四万公里河长中近一半水质低于三类


  分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可从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看。从客观因素方面讲,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得用水量增多,而全球气候变化又导致近年来降水量有所减少。从人为因素方面看,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管理不善等问题,对水资源的影响更大。


  现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仅为43%,而发达国家可达70%-80%;我国万元工业产值用水7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而且,我国城镇生活用水存在严重浪费的问题。一是供水跑、冒、滴、漏现象普遍。据专业部门调查,全国城市供水漏失率为9.1%,有40%的特大城市供水漏失率在12%以上。二是节水器具和设施少,用水效率较低。


  2000年,水利部根据全国水环境监测网当年的水质检测资料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全国九大流域片的700多条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11.4万公里河长中,I类水占4.9%,II类水占24%,III类水占29.8%,IV类水占16.1%,V类水占8.1%,劣V类水占17.1%.全国符合和优于III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58.7%,比上年减少3.7个百分点。江河水体的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高锰酸盐、溶解氧和挥发酚等。同时,重点评价湖泊24个,水质达到III类以上的有9个,4个部分水体受到污染,11个水污染严重;对全国139座主要水库水质的评价结果,有118座水库水质良好,8座水污染极为严重。


  在水利用率和治污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明显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有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上的原因,但主要是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差。专家指出,其实任何一个产品、一道工序、一种设备都能够设计、制造得更节水并减少污染,可人们往往很少考虑这一点。


  水资源是"从水源地→供水→排水→治污→中水回用"这样一个闭环的系统,需要统一管理,才能优化配置,达到最佳效益。但我国长期以来对水资源的管理处于分割状态,上游不管下游的,供水的不考虑排水的,排水的也不考虑治污的,这样的管理方式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节水治污尚有差距(问题之三)


  经济持续增长 用水量无大变化 江湖水质恶化 天然湿地减少


  我国在1998年成立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之后各地也建立起相应的机构,节水工作大见成效。1998年至2001年4年间,我国国民经济每年以高于7%的速度增长,而全国用水量并未出现大的变化:1998年全国用水量是5470亿立方米,1999年是5591亿立方米,2000年是5498亿立方米,2001年是5513亿立方米。尤其后三年是大旱之年,按常规用水量会更多,实际上没有发生大的波动,这是非常可喜的。


  但是,节水工作还大有潜力可挖。一方面全民节水意识有待增强,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需要采取一些有力的甚至是强制性的节水措施。例如,继续努力提高用水效率,缩小与世界平均用水水平的差距;鼓励清洁生产、节水生产,实行定额用水制度;还有,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适时、适度地提高水价,逐步改变水价格背离其价值的情况。提高水价后,国家可以把更多资金用来提高自来水厂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保护水资源,投资节水技术,提高节水水平,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令人忧虑的是,河湖水质恶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北方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许多河流、湖泊污染严重。继1999年淮河、黄河中游受到严重污染,2000年淮河流域又发生多起水污染事故,汉江、太湖也发生严重水污染事件。


  另外,湿地保护也面临严峻挑战。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和"天然物种库".保护湿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重点。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滩涂开垦等,我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随着工业发展,大量污水涌入湿地,造成大批植被和水生生物死亡。如湖南洞庭湖、新疆艾比湖都未能幸免。


  人民日报: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对策之一)


  水利部提出治水新思路


  面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日趋严重的局面,水利部在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宏观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


  水利部汪恕诚部长指出,当前的水利工作要特别强调四点:第一,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第二,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要特别重视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第四,水利一定要研究经济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来源:人民日报

我的评论  bet5365亚洲官网网友留言只代表bet5365亚洲官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bet5365亚洲官网观点。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