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天津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河北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联合推出全国两会特别直播节目《对话京津冀》,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热点问题,与代表委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话交流。在7日的第一期节目中关注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大气、水环境相关协同治理工作的新进展,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加强防污治污的协作?
近日,环保部通报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39.6%,全面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强表示,这充分证明了合作才会共赢。
李强:“下一步这样一个协作机制要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的话,有三个词挺关键,一个是信心,一个是技防,一个是经费保障,所谓信心就是随着治理的加深,难度会越来越大,需要啃的骨头越来越硬,所以要坚定信心,继续协作好,第二个就是一定要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来把这样一项工作做深做实,第三个就是三地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要加大对京津冀区域的支持和帮助。”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效果有目共睹,放眼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三地河道相连、水系相通,天津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金锐认为,要实现京津冀水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同样需要协同联动。
金锐:“运用系统的思维、系统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更多地体现在三地的协同和联动,也就说一种系统的观念,体现呢就是三点,联防联控联治,我们三地共同的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以及相应的一些管理措施,逐步地实现我们两市一省水清岸绿、水秀城美、水晏河清。”
当然,环境治理离不开京津冀群众的广泛参与,共同监督。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处长李翔说:“公众能更好的参与,首先是我们政府部门做到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包括建立两微的平台,微信微博,还包括很多宣传的渠道,还有我们设立的12369投诉举报的平台,让公众能更好的监督我们的工作,也为我们大气蓝天贡献一份力量。公众的参与为我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速,没有他们参与,不可能得到这样成效。”
来源:天津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