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日月湖景区,一池碧水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与蓝天、绿树、飞鸟相映成趣。这得益于我市近年来精心部署、创新思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理念,紧紧抓住水污染防治这个“牛鼻子”,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效促进了全市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好转。
切断源头 治理根本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根本上、源头上治理水污染顽疾,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针对城镇生活源治理,建成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5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市第六城市污水处理厂和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正逐步投运。同时,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完成除磷升级改造工作,实现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在农业面源治理方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禁养、限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企业全部关停或搬迁。积极引导全市畜禽养殖企业开展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实现养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工业源治理方面,实施达标排放再提高工程,要求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实施深度治理,提高达标水平。加强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对全市重点企业排污口实行全天24小时实时监控,用科技手段管好企业。同时,开展国控、省控断面周边区域专项排查,彻底清除“散乱污”企业,并将沿岸村庄全部纳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范围。
综合治理 项目先行
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项目示范先行、有序推进是重点。为此,我市制定《永城市“十三五”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总体方案》,组织建立“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储备库。确定水污染防治项目29个,项目资金总额超过25亿元,其中申请中央环保专项资金10亿元。
强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完成大青沟、城区污水管网、东城区雨污分流、日月湖景区污水管网等省重点水污染治理和改造工程。完成大青沟、雪枫河、白洋沟等城区河流的清淤、绿化、亮化、硬化。完成东、西城区十余处污水管网的铺设和对接,对所有入河排污口全部截流纳管,确保城区生活污水全部得到有效处理。
积极推进综合整治项目。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整治工作,明确立标、定界区域和位置,编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清河行动”,对城区河流及农村沟渠内的生活垃圾、淤泥、粪便等废弃物进行清理和清淤,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排查加油站80家、地下油罐213个,全部改造到位。编制完成《永城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并付诸实施,当前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基本完工。
行动有序 措施有力
按照国家全面推进河长制的要求,我市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对沱河、浍河、包河、王引河4条出境河道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其余35条河道进行严格细致地排查,对39条河道的河长进行明确分工,“一河一策”编制工作正在进行。
依照市水污染防治攻坚“1+4+ 9”总体方案,对我市出境河流及支流沿岸污染源进行排查,建立管理台账。对涉水污染源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督促安装水污染防治设施,确保水质达标排放。成立专班、制定专案,强力推进河流断面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全市河道的治理和管护。
强化监管求实效。组织人员、建立机制,加强对全市各地的水质监测监控和水污染隐患排查,快速及时准确提供水质信息,防止发生水污染事故。强化污水处理厂和闸坝调度机制监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在线监控设施运行维护和应急值守,确保快速及时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来源:永城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