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要素――水”环保论坛是重庆“德国大道”活动期间环保话题下组织的第一场研讨及演示会。论坛聚集了德中两国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共同探讨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推荐和展示德国最高端、前沿的技术,促进和加强德中两国在水资源环保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重庆推进“四大行动”,改善人居环境
论坛上,重庆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勇介绍了重庆市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的概况。张勇说:“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为主体的‘碧水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干流的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到三级水平,集中饮用水源的水质达到标准的比例维持在97%以上。”
张勇表示,不断扩大开放,扩大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重庆市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思路。目前,重庆已经与世界上20多个主要国家建立起了环境保护交流渠道,很多项目在实施。借助此次“德中同行”活动,双方必将进行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政府加大投入,德水损失率全球最低
德国慕尼黑市经济劳动局副局长卡斯腾·伯姆(Karsten Böhm)从政府投入、水企业结构、价格调控、技术框架、水务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慕尼黑市乃至德国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成功经验。
在德国全国一级、州级和城市级、乃至社区级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形成了由社区管理水市场的成功模式,而税收、价格等措施,成为政府公用事业部门调控水市场的重要手段。
伯姆表示:“水市场不应该由私有公司管理,这是对人类健康的一个威胁,中国和德国都面临这样的挑战。”
目前全球水损失和水资源浪费形势严峻,而德国在降低水损失率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了解,欧洲一般国家水量损失率是50%左右。英国每人每天消耗水185升,水损失率22%;法国每人每天消耗143升,水损失率25%;而德国的水损失率仅为6.8%,是全球最低的。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德国政府投资力度是分不开的。
质量监控严格,慕尼黑饮用水有自己品牌
德国水处理平均投资每立方米0.55欧元,英国和法国的数字分别为0.47欧元和0.37欧元。对水企业的补贴、水管道等基础设施的研发投入、高额运行成本带来的是水资源的高效保护。
“水管维护和废水处理成本是非常高的,很多人认为水是免费的,上帝赐予的,为什么要付钱呢?但是一定要明白,你们付的不是水的钱,而是水管的维护成本和废水的处理成本。慕尼黑每年都有一个水资源日,废水处理厂、环保机构等会在这一天很好地与大众进行沟通,和大家沟通到底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有哪些需要大家注意的问题。慕尼黑的市长也积极参与,所以慕尼黑的广大民众会了解水资源方面的信息。慕尼黑的饮用水是有牌子的,像可口可乐一样,人们叫她M水。” 伯姆说。
据悉,为了保证水的质量,慕尼黑做了一个“保护区”,也就是在收集水的地方,会有一个保护区域。在这个区域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品的,这里只有一些农产品,而且农产品也不会施用任何化肥,农民只可以用自然的肥料,不能用任何化肥在这里耕种,工厂也不允许设在这个保护区中,由此保证了水质百分之百的安全。
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开发水管理系统,服务北京奥运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技术研究所水资源系统工程管理部主任布仁·沙拉夫(Buren Scharaw)做关于“环境保护技术应用处理和水资源系统工程管理”的介绍。
沙拉夫说:“我的工作范围主要是进行饮用水、水供应、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软件开发,并进行控制和优化的开发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软件保证水的供应和质量。”
据悉,这个工作组开发的软件系统,已经运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饮用水供应系统中。“这个饮用水供应系统将在2008年奥运会展现它的风采。” 沙拉夫说。
此次论坛由“德中同行”主办方德国外交部主办,杜塞尔多夫市中国中心(DCC)及德中工商会(ECONET—CHINA)协办。
![]() |
来源:德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