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bet5365亚洲官网 > 一周热点排行 >
黑臭水体根子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合格 立足长治久清 改变浮于表面的短期治理
bet5365亚洲官网|时间:2018-05-25 09:12     编辑:张洋

 

  近日,由生态环境部、住建部联合启动的“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开展督查,为配合两部委的黑臭水体治理,日前,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阿拉善SEE基金会、自然之友、河流守望者四家民间组织发起了“清水为邻”项目,在全国27家单位和团队的支持下对全国16城101条黑臭水体(其中91条重点督办水体)的现状进行了巡查,并在5月20日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指尖上的环保”交流活动上,发布了《从速决战到长治久清:黑臭水体治理第一阶段之百河观察》报告。


  报告认为,从环境、住建部门到民间举报等反馈积极,“全民治水”局面初见端倪,但黑臭水体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有部分项目依然存在浮于表面的做法,有的水体甚至依然存在黑臭现象,有些虽然一时达到了初步治理的要求,但很不稳定,容易发生反弹。


  投资需求或逾7000亿元


  报告指出,黑臭水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治理面临多重挑战。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首先,待治理黑臭水体数量大,涉及城市多。”上报黑臭水体的地级以上城市有224个,广泛分布在东中西部。据不完全统计,83个城市1265个黑臭河段治理总长度达7063公里,北京市61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总长就达268公里。


  “其次,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马军认为,黑臭水体成因复杂,包括复杂的社会问题,很多城市黑臭水体周边是城中村,或分布着散乱污企业和“工业大院”,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垃圾也不能被及时清运。解决方案涉及拆迁、再就业等问题,阻力重重。


  在马军看来,由于上述因素,黑臭河治理的资金需求规模惊人。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披露的黑臭水体治理清单显示,1789个黑臭水体的治理项目投资总额近2400亿元。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要实现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投资需求或将超过7000亿元。从目前少数城市公布的预算和资金使用情况来看,治水的投入也可见一斑。


  显然,黑臭河治理时限特别紧迫,而污染治理难度很大。各个城市为在极为有限的期限内达到速战速决的改善目标,往往更为注重工程措施。在马军看来,要实现黑臭水体长治久清,则需要将其放到城市总体战略中,从完善基础设施、修复生态功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角度,结合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通过根本改善水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和资源支撑。


  治理黑臭水体首先是截污


  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曾表示:“黑臭水体问题实质是污水垃圾问题,根子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合格。”


  对此,马军也表示,治理黑臭水体,首先要做到的是截污,“把污染的源头截住,不然,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边治理边污染。”此外,要建设和改造水体沿岸的排污管道,把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他同时强调,黑臭水体的治理过程需要监管和监督。


  而实现监管和监督离不开公众的参与,据了解,“蔚蓝地图”APP已经开通了黑臭河举报功能,与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推出的“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发布”平台相互连通。“蔚蓝地图”用户可以通过APP进行有效举报,而且,黑臭河举报的图片能通过APP展示在电子地图上。


  根据“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发布”网站于2018年5月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治理进度,全国有1745个黑臭水体已经完成治理,264个在治理中,91个在制定方案。32个有治理任务的重点城市681个黑臭水体均已完成治理,其中包括205条重点督办水体。其他192个城市的1419个水体中,有1064条已经完成治理,264条治理中,91条正在制定方案。


  同时,由多家环保组织共同发起的“清水为邻”项目调研发现,有33个水体总体状态较好,与官方公布的治理完成结果比较吻合;有18个水体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黑臭问题,与官方公布的结果差异较大;余下的50个水体多数已有改善,但在颜色、气味、垃圾、污水入河四个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报告显示,截污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前提条件,从黑臭水体举报和志愿者实地调研结果来看,治理效果不佳的黑臭水体往往都有尚未截污的排口。有些排污口后来被封堵,也有的存在至今。


  当前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喜忧参半


  当然,现实也并不是这么残酷,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也有不少良好的实践,以萧太后河朝阳段为例,萧太后河曾是一条漕运河,开凿于辽代,已有1000多年历史。近十几年来萧太后河逐渐成为北京城南部的纳污河,受纳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城中村和企业排放的污水,河水被严重污染,是屡治屡臭的“老大难”。


  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朝阳区和通州区对萧太后河开展了大规模截污纳管、新建扩建再生水厂、清退河道两岸沿线次级产业生态修复工程。在2017年11月的调研中,马军表示,萧太后河朝阳段已消除了黑臭,曾经污水流淌、气味扰民的马家湾段如今建成了湿地公园,既能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散步的空间,也能通过湿地加强水体自净能力。公园内河水清澈,能见度超过58厘米。多块湿地由小桥连缀,河边芦苇摇曳,起伏的步道上,居民悠闲地散步,孩子欢快地奔跑,落日余晖中,水鸟飘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觅食……


  尽管从NGO和志愿者小组联合调研的结果来看,当前黑臭水体治理效果喜忧参半,但应当看到,黑臭水体治理两年内在全国226个城市全面推进,很多城市水体多年形成的痼疾得以根治或者缓解症状,社区居民享受到了水环境改善的福利,同时城市管理者自觉或者被推动着集体思考如何求得城市发展与河流生态的和谐共生,在水体治理中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报告指出,黑臭河治理虽然已经纳入了2100条河流,但即使在城市建成区内也难免仍有遗漏,建成区外的黑臭水体则尚未纳入治理范围。这个问题在河网纵横的南方城市更加突出,并因此而让官方评估和民众感受形成落差。


  以广州为例,依照国家和广东省的要求,广州纳入国家住建部和国家生态环境部黑臭水体整治平台的35条河流,经第三方评估单位环保部华南环科所评估,21条河流已达到国家提出的初见成效的要求,占总数的60%。然而,在2017年11月,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的生态环境民调报告指出,广州水环境的市民评价没有“质”的改善。由于黑臭河治理评估的结果重在市民评价,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做好相关知识普及,同时有必要从这样的民意调查结果中增强治理的紧迫感,让现有名单上的水体得到切实治理,并将治理范围扩展到更多水体。


  对于黑臭水体治理,报告建议:首先要立足于长治久清,改变浮于表面的短期治理模式,严格遵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要求的“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其中控源截污和内源治理是选择其他技术类型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要注重工程完工后的运营维护管理,尤其加强对沿岸垃圾、废弃物、私设排污管的巡查。


  报告还建议有能力的城市应该进一步扩展治理范围。在确保现有名单上的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的前提下,有能力的地区应该进一步扩展黑臭水体治理的范围,将治理范围扩展到非建成区。令人欣慰的是,部分城市如北京、南京、广州等已经着手治理更多黑臭水体,江苏省计划5年内消灭农村黑臭水体。


  尽快出台统一的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实施细则也是加快黑臭水体治理进程的有效措施之一。规定水质监测点位密度、监测次数、监测频率,公众评议问卷样式、发放对象、问卷数量、有效问卷比例、调查次数、调查频率、统计方法,同时规定其他辅助判断整治效果的条件。已经完成公众评估的水体,应在中央督查中对水质检测和公众评议结果进行复查和确认;尚未开展评估的水体,应按照统一的评估方法或采用与中央督查一致的方法。


  此外,报告还建议形成河长与公众监督方的对接制度,在全国推广;提高举报回复质量;为公众参与建立更完善的制度保障;保证信息公开等。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我的评论  bet5365亚洲官网网友留言只代表bet5365亚洲官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bet5365亚洲官网观点。
用户名   密码     
热点专题推荐            更多